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吉安民生> >正文
關于吉安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3-04-02 08:50 來源: 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關于吉安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3年2月13日在吉安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徐小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全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情況,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2年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情況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深化之年,全市上下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和“著力在生態建設上爭創一流”的目標要求,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加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是環境質量趨于向好。全市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1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7.7%,均位居全省前列。市中心城區國控站點PM2.5①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穩定在國家二類標準以上;國、省考斷面水質排名全年保持全省雙第一,5個縣(市、區)水質排名進入全省前十。二是綠色發展步伐鏗鏘。2022年,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綠色產業加速壯大,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22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97億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59%、44%。全市萬元GDP能耗和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4.9%、18.9%,下降幅度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改革創新持續突破。在全省率先形成市、縣兩級GEP②核算成果,“井岡山”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入圍全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峽江水利樞紐入選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贛江中游(峽江庫區)“多規合一”試點、河長制主題公園建設、贛江流域生態資源保護司法執法聯動機制、循環經濟等重點改革形成“吉安經驗”。四是試點示范全省爭先。2022年全市共爭創國家、省級試點及榮譽28項,成為全省唯一同時獲批國家“無廢城市”③和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的設區市,成功入選國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城市,革命老區國土綠化項目獲批中央財政試點。遂川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新干縣獲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吉州區、吉安高新區獲批全省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園區)。

一年來,重點推進了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以最強決心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匯聚“綠色崛起”勢能。將節能降碳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能耗“雙控”④向碳“雙控”轉變。一是構建“雙碳”⑤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雙碳”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實施方案,著力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⑥。吉安縣省級林業碳匯⑦項目開發試點建設穩步推進,井岡山法院審結全省首例認購碳匯替代修復生態案例,遂川縣建立500畝“碳中和”生態司法修復林示范基地,并發放全省首筆碳匯質押貸款500萬元。二是聚力發展新型能源。加快布局以氫能源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建設氫能產業園,永新、遂川、永豐納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全市新開工風電、光伏項目3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項目15萬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和水力發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培育壯大綠色產業集群。成功舉辦中國(吉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滿坤科技A股上市,新贛江藥業成為全市首個北交所上市企業。獲評國家水效領跑者2家,吉安高新區獲批省級節水標桿園區,創建省級綠色園區4個、綠色工廠12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扎實推進節能“雙控”工作。制定出臺“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實施方案,積極保障重大項目用能需求,爭取魯麗新材料、景旺電子高密度電路板等13個重大優質項目能評獲省批復。開展“兩高”⑧項目大清查大整改,完成一批節能未批先建項目整改銷號,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

(二)以最實舉措深化生態綜合治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強化系統治理,進一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一是嚴格管控生態紅線。深入貫徹長江經濟帶、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等重大發展戰略,加快編制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1+6”規劃,制定出臺《贛江中游(峽江庫區)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探索贛江流域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模式。全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并正式啟用,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52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673萬畝。二是持續提升國土綠化水平。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低產低效林改造、國土綠化等重大工程,持續鞏固提升森林質量。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0.7萬畝,退化林修復34萬畝,建設國家儲備林20.67萬畝。三是強化水生態修復治理。圍繞“一江五水”⑨水系格局,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流域+區域”網格化河湖長制組織體系,推行“行政河長+民間河長+企業河長”三河長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河長制主題公園建設,啟動13條幸福河湖建設。四是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發布“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制定全市“十四五”關閉礦山計劃,整改銷號礦山生態環境問題2203個,贛江兩岸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全面完成,修復圖斑170個、面積7314畝。成功創建綠色礦山23家,位列全省第三。

(三)以最大力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升“山水吉安”顏值。堅持問題導向,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維護吉安天藍水清地綠的良好生態環境。一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攻堅行動,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⑩,完成2021年國家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工作。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業污水防治等專項行動,全市水環境質量保持全省最優,空氣質量穩定在國家二類標準以上。二是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緊盯城市環境問題,扎實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持續加大鄉鎮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推動134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開工建設,全市210個鄉鎮基本實現環衛一體化,72個鄉鎮實現機械化清掃,8個鄉鎮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鄉鎮。三是加快補齊環保設施短板。全力推進71個生態環保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132億元、占年度計劃131%。啟動中心城區雨污管網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市“1+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站平穩運行,市中心城區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市綠色分揀中心、醫療廢棄物處理中心等一批終端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全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目標。1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全部完成,處理規模達30.7萬噸/日,出水水質實現一級A達標排放。推動垃圾分類提質升級,全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垃圾分類評估在全國125個同類城市中排名前列,相關做法在全省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

(四)以最新理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在生態系統總值核算、生態價值轉化、生態產業培育、綠色金融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力,生動演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是全域推進省級GEP核算試點。對全市及13個縣(市、區)生態資源分布、總量、功能量、價值量進行精準核算,建立市、縣一體的GEP核算數字化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形成市縣兩級、三個年度的GEP核算成果,全市2018、2019、2020年GEP價值總量分別達到當年GDP的3.05、2.59、2.7倍。核算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并獲得中國改革報、江西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二是搭建“兩山”轉化交易平臺。加快自然資源收儲、運營、交易創新,萬安縣、泰和縣、安??h、井岡山市等“兩山運營公司”組建運行,加快探索生態產品溢價體系。全市林權流轉16.2萬畝,完成抵押面積7.6萬畝,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8億元。三是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創新推出“碳匯收益權質押貸”“砂石貸”“益林貸”等綠色信貸產品。上饒銀行向泰和縣發放“砂石貸”1.5億元。蜀口生態島采用PPP模式募集資金10億元。截至2022年末,全市綠色貸款余額332億元,同比增長46%,高于全市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3.3個百分點。四是著力點亮生態經濟。加快發展“林下經濟”“高山經濟”“稻漁經濟”等高效循環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稻漁(蝦)面積11萬畝,成功承辦2022年中國(江西)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強化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經驗做法被省政府辦公廳以參閱件形式在全省推廣。成功承辦2022年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打造了贛江水上游、古后河夜游、吉州窯、羊獅慕幸福小鎮、泰和蜀口生態島等一批以綠色為底色的精品生態康養旅游景點,全市新增4家省級康養基地,綠色旅游加速興起。

(五)以最深情懷推進生態共建共享,加速“生態惠民”進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開辟生態共建、綠色共享路徑,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生態福祉。一是法治管控利民。制定出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生態安葬管理等政策文件,頒布實施《吉安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探索建立“四位一體”贛江流域生態法治機制,全年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203件。完成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項目21個。安??h法院發出全國首份《生態環境保護令》。二是生態建設為民。建立健全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市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城市體檢工作實現全覆蓋,后河夢回廬陵景區城市生態修復等5個案例入選江西省第一批城市體檢轉化城市更新項目優秀案例。井岡山生態補償機制、吉州區釣源古村生態開發模式、萬安縣漁農光互補項目建設等經驗模式得到上級部門推廣。三是綠色創建惠民。井岡山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已上報國家林草局。吉州區獲批省“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萬安云洲濕地公園通過省級驗收,遂川五斗江、吉水吉湖、永新雙江口成功獲批省級重要濕地。6個縣(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67個鄉村獲得“江西省森林鄉村”稱號,江西羅霄山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獲得國家批復。

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及人大代表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制定頒布了《吉安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深入開展了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立法調研,通過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持續推動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市政協圍繞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打造、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開展務實協商、建言獻策,廣泛凝聚綠色發展共識,積極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雖然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壓力較大。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全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更加凸顯。能源消費和用地需求仍然保持剛性增長,產業層次偏低、能源結構偏煤,生態紅利尚未充分轉化為經濟紅利和富民優勢,綠色競爭優勢尚未全面形成。二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難度加大。全市臭氧污染超標天數反彈,空氣優良率排位下降,水質持續改善難度較大。贛江重點水域非法捕魚現象尚未杜絕,執法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強。三是生態文明制度集成水平仍有差距。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落實力度仍需強化,跨區域、跨部門改革措施的協同性、系統性有待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探索、精準施策,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奮力推進“三區”建設的攻堅之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加快推進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福祉,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示范區,繼續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上走前列。

2023年工作目標是: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7.7%以上,確保市中心城區PM2.5平均濃度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3.2%以上,全市地表水國、省考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以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穩步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單位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6%、3%,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生態試點示范取得積極成效。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等領域深化試點示范,積極打造一批示范亮點,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上奮勇爭先。

圍繞2023年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積極探索。一是健全“雙碳”工作政策體系。制定出臺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專項方案,全面構建“1+N”政策體系。推進吉州區、吉安高新區省級碳達峰試點建設,支持井岡山經開區、安??h等創建省級碳達峰試點縣(園區),加快中科院南方丘陵碳匯監測平臺等項目建設,謀劃創建碳中和院士工作站,積極爭創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城市。二是穩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扎實推進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大力發展氫能、光伏、水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推進氫能產業園和加氫站建設。加快遂川、永新、永豐、新干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推動井岡山儲能電站、萬安新型水電梯級儲能工廠、安??h生物質熱電聯產等一批綠色能源項目建設。三是抓實能耗“雙控”工作。完善能耗“雙控”機制,優化用能預算管理,積極保障重大優質項目用能需求,強化節能事中事后監管。健全“兩高”項目管理體系,推動“兩高”企業技改升級,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在鞏固提升持續發力。一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新的“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協同防控和應急管控機制,進一步提升全市空氣質量。系統實施“三水”統籌,推進贛江中游(吉安段)水環境治理,強化水生態恢復和修復。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二是強化生態環?;A設施建設。深入實施雨污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推進市中心城區垃圾分類中轉站、廚余垃圾處置中心、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填埋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烏江、沂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圍繞廢棄礦山修復、流域治理等重點領域,探索開展EOD試點,加快推進萬安縣贛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及綜合開發EOD項目建設,著力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三是扎實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銷號。認真抓好中央及省環保督察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銷號及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三)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在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上積極作為。一是鞏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重大工程,開展“自然保護地管理年”“護綠提質”等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強化濕地保護修復,大力推進玉峽湖、吉湖、萬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穩步實施小微濕地建設項目。二是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拓寬生態補償資金籌措渠道,嚴格落實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深入推進井岡山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積極爭取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省級生態補償試點。三是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推進重點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的禁捕退捕工作,持續打造遂川千年鳥道品牌。

(四)加快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在踐行“兩山”理念上爭創樣板。一是深化GEP核算試點。探索建立GEP統計報表制度,定期形成核算成果,推動核算成果“進考核、進規劃、進政策、進項目”,積極打造GEP核算成果應用樣板地。二是建立生態產品溢價體系。加快組建一批生態產品價值交易公司、“兩山運營公司”等轉化平臺,一體化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凈礦”出讓,加快實現自然資源統一收儲、運營和開發,完善生態產品溢價體系。三是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探索推出“生態貸”“GEP貸”等金融產品,舉辦綠色項目銀企對接會,實現生態產品可質押、可變現、可融資。深化用能權、排污權、水權、碳排放權有償使用與交易,推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

(五)聚力培育綠色生態產業,在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上揚優成勢。一是加快打造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出臺《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布局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數字經濟等綠色產業,抓好贛江沿線綜合治理,打造贛江最美風光帶。二是培育壯大綠色生態產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加快“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著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樣板市。堅持招大引強和“老樹發新枝”雙輪驅動,著力培育數字經濟、礦業經濟、氫能產業等綠色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綠色工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旅游產業硬件“五個一”和軟件“六個一”工程,支持井岡山創建國家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安??h建設大武功旅游集散地,全力打造自駕游首選地、度假游必選地、文化游優選地。三是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國家“無廢城市”、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推進吉安資源循環利用中心、贛中南低碳經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健全廢棄物一站式、全產業鏈處理體系,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效率。

(六)縱深推進生態改革創新,在打造試點示范樣板上奮勇爭先。一是強化制度探索創新。持續深化生態制度改革,加快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傳統建筑保護、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等項目立法工作,著力提升生態綜合治理效能。推廣“綠寶碳匯”,健全重大環境決策公眾參與制度,持續辦好生態文明宣傳月、節能宣傳周等重大主題活動,凝聚生態文明建設強大合力。二是積極爭創重大試點示范。全力創建井岡山國家公園。積極做好美麗中國建設迎評工作,支持永新縣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遂川縣申報國際重要濕地、井岡山市開展美麗建設試點示范。三是強化經驗總結推廣。扎實做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總結評估和經驗推廣工作,力爭更多改革事項入圍國家推廣清單,在碳達峰碳中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等領域積極打造“吉安模式”。

各位代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作示范”的擔當、“勇爭先”的氣魄,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更高標準書寫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吉安篇章”。

名詞注釋

1.PM2.5: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分別在環境空氣中的濃度。

2.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也稱生態產品總值,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各種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用于衡量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貢獻。

3.無廢城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4.能耗“雙控”: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

5.雙碳:指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其本質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措施,使經濟發展與化石能源消費脫鉤。“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通過碳匯、碳捕集等方式抵消,實現“零排放”,其本質是經濟社會的深度脫碳。

6.“1+N”政策體系:由碳達峰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N個重點領域碳達峰方案組成的政策體系。

7.林業碳匯: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林業資源交易,從而產生額外的經濟價值,包括森林經營性碳匯和造林碳匯兩方面。

8.“兩高”項目:高耗能、高排放。

9.“一江五水”:贛江及烏江、孤江、禾瀘水、遂川江、蜀水。

10.“4+1”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以及尾礦庫污染治理工程。

責任編輯:劉臣
舉報電話:0796-2199795舉報郵箱:jgsdaily@163.com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贛ICP備1900493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欧美日本片,欧美日韩超级大片羞羞免费看,丁香婷婷影视,中文字幕丝袜在线观看,日韩视频线路二18以下勿进,91中文字幕永久私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