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會海,不但基層工作人員飽受其苦,有些領導干部談起這個也難免皺眉蹙眼。我們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但如果一天到晚趕場子開會,一支筆在文件上落實工作,哪里還有時間機會精力邁開腿去調研?會議多了,和群眾在一起的時間自然變少。務虛得多,務實就少。一些干部身不由己沉溺于繁文縟節、奔波于各種大小會場、整天應付堆積如山的文件,實在難以沉心靜氣為老百姓更多地想辦法、辦實事。對于基層而言,則更是一種苦不堪言的折磨和重負。搞文山會海,其結果往往導致做表面文章、?;ㄈC腿,庸政懶政怠政。
開會固然是部署、協調、研討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會議可以起到加強領導、信息交流、集思廣益和協調矛盾等作用。但倘若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會越開越長、越開越多,重場面、輕效果,重形式、輕內容,重程序、輕效能,甚至由此衍生出“文字出干部、干部出會議、會議出成績、文件出政績”的怪現象,那么實在是一種嚴重的本末倒置,反映出來的是缺乏使命擔當和背離求真務實,是必須持之以恒嚴肅整治的形式主義老大難問題。
讓文件、會議提質減量,本身就是一種改革創新。減少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控制會議規模、縮短會議時長,糾正會議不重實際,重復開會、多頭開會,動輒要求“一把手”參會等問題,讓領導干部多與廣大群眾同坐一條板凳、面對面交流,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落實在實干上,這既是一種責任意識,也是一種突出本領,更是一種科學精神。
在電子信息技術異常發達的今天,很多會議是沒有必要召開的。我們要與時俱進,能夠通過各種信息手段和電子化文件下發到基層的,就少點紙質版。在實有必要開會的情況下,則壓縮會期、精簡議程、減少會務安排,堅持“無議題、不列席”,參會人員能少即少。要嚴格會議審批和管理,能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能合并的會議堅決合并、能集中的會議堅決集中。還要切實改進會風文風,會上擰掉“水分”、只談“干貨”;追求“短、實、新”,即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以提升工作效能為首要??纱_定全年多少個“無會周”“無會月”,將其改為“接訪周”“調研月”;具體量化文件篇幅,要求內容務實管用、能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精簡督查檢查考核和工作留痕,讓“桌上的文件變薄”“趕往會場的腳步變少”,推動基層減負,讓領導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關注“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各類APP、轉發點贊答題不再“滿天飛”,讓大家少被“叮叮當當”的手機提示音給干擾牽絆,不再空耗精力,增大成本,消耗資源。要把深入基層為群眾辦實事的成效作為考核導向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既要“怒斥”、也要“深究”,更要“問責”。
文/龍玉然